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使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具有独有资源。
武爽/发自北京
周和平是第三位上场的嘉宾,声音浑厚,观点犀利。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使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具有独有资源。”他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文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将转危为机,取得快速发展。
为什么敢于下这样的结论?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主旨。
第一,拥有遍地沧博的文物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
国务院已经公布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数以十万计。截至目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级文化遗产共有55处,与意大利并列位居第一;同时,我们有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历史文化名村487个。这些遗产和数以亿计的文物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实证,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第二,浩如烟海的古籍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经验。
中华民族拥有文字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国务院已经公布5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国家古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274部古籍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些典籍涵盖内容广泛,记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财富和智慧源泉。”周和平说。
第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着中华文明,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项目已有40多个,是数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自疫情发生以来,文旅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走出低谷摆在眼前。
对于如何转危为安,周和平也给出了六条建议:
第一,推动文旅相关产业深度融入国民经济体系。
他说,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隐含的思想智慧,使新兴文化和旅游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 ,培育文化和消费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幸福型转变,人们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要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统筹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第三 ,积极发展农村文旅产业。
乡村振兴等是国家重大战略,要持续加强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在发展传统“种养加”产业中积极发展与“非遗”相关的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第四 ,做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挖掘文化内涵和精髓,认真研究社会需求,在人们需求观念和方式转变过程中找寻文创点,形成艺术性、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第五,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
第六,深化产业的国际交流。
要优化文化和旅游国际贸易结构,开发一批适应外国旅游需求的旅游建筑、目的地、旅游演绎及特色商品;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了解、学习和研究。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DNA,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是中国发展文旅产业的源头活水和独特资源。文旅产业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会借助文旅产业融入搭载,走向社会,走进人们生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周和平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
9月4日至9月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进入最后一天,又迎来了备受瞩目的“2020中国(北京)文旅产业大会”,它以“破局重启·跨界赋能”为主题,围绕如何促进文旅产业跨界融合,拓宽文旅产业边界等核心议题展开主题研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